087 夜访李师师-《重启大宋:从科技兴国开始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赵桓想了想,一段时间以来,父皇总是想找他碴儿,怎么看他,都不如郓王、康王顺眼。

    父皇之所以没有动他,是因为宗舒一次次把事做成了,并且都要把功劳硬安到他头上。

    这也让郓王和康王暗地里气得牙痒痒。

    事实这么一摆,宗舒还真算是他的幸运星。

    刘皇后提示说,不管宗舒做过什么,只要不太过份,那些从通真宫里逃出的官员们,都不会忘记宗舒的救命之恩。

    就算是今后他们和宗舒在利益上发生重大冲突,也不会明目仗胆,顶多在暗地里做小动作。

    一旦郓王、康王把宗舒拉拢过去,太子这边更加势单力薄。

    太后看中的并不仅仅是宗舒的能力素质,看得最重的是他从通真宫中救出的那些官员们。

    可以这样讲,宗舒只要是不犯律法,哪怕是指着官员的鼻子骂,都没有问题。

    太子现在太需要支持了,和郓王、康王相比,太子现在也就一个高俅走得近一些,但分量明显不如。

    而经济方面,太子这里显得很寒酸,因为赵桓太老实。

    而恰恰在太子四面楚歌之时,宗舒出现了。

    这人不仅会捞银子,还顺带着救了那么多官员。

    宗舒,给太子带来的,是金钱与人脉的双重资源。

    让太子拜宗舒为师,这是刘皇后昨天夜里回宫后都开始想的问题,加上珠珠告诉他太子也说过拜师的话。

    拜宗舒为师,又不能太正式,太正式会让宗舒翘尾巴,一旦宗舒搞什么幺蛾子,也不至于牵扯到官家。

    顶多,人们会说皇后做事不妥。

    当然也不能没有仪式,通过这种仪式,让宗舒有一种自豪感和责任感,更加自觉地与太子绑到一起。

    “桓儿,宗舒为何只要赐同进士出身的虚名,而不要实实在在的职官?”刘皇后开始考较起了太子。

    缨络抢着答道:“我知道,宗舒懒,不想早早起床。”

    刘皇后根本无视缨络的话,盯着太子道:“宗舒如此,可进可退,进退自如。这才是他的高明之处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宗舒走在回家的路上,吹起了欢快的口哨。

    名义上讲,教太子赵桓功课的是蔡京。因为蔡京是太子少师。

    太师之位,算是文臣之首,因为政事繁忙,蔡京也就给赵桓上过几次课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