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94 力阻北伐-《重启大宋:从科技兴国开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徽宗听到这里,马上起了兴致,鼓励赵楷说出他的判断依据。

    “纵观古今,决定战争胜利的,不仅仅是士气高低、战力强弱,而在于人心向背。黄帝败蚩尤、武王伐桀纣、汉武驱匈奴,胜者都是正义之师。如今,辽是无道之主,金是仁义之师。两厢比较,辽国焉能不败?”

    赵楷的嘴皮子真不错,讲得义正辞严,从徽宗到大臣,个个都点头颌首。

    这一幕,看得宗舒直摇头。这帮人,脑子都特么有病!

    特别是这个赵楷,书读得太多了,形成了思维定势。

    “郓王,此言差矣!”宗舒站出一步道。

    不等其他人反应,宗舒问道:“郓王,如果说仁义必胜的话,那我们之前打了那么多年辽国,大宋总是失败。按你的说法,我朝历代君主都是无道之主喽?”

    宗舒这句话太狠了,正好抓住了赵楷话中的漏洞。

    虽说是仁义必胜,但也要分场合啊。大宋这么多年,一直打不过北方民族,其实就是战斗力不强。

    赵楷一向是口齿伶俐,再加上皇子的身份,很少有人反驳他,这次被宗舒一反击,居然找不到合适的词来应对。

    “如果仁义就可以取胜,我们完全可以把军队开上去,放下武器,伸出脖子让人砍,这多仁义呀!”

    “我想告诉诸位的是,决定战争胜利的,一定是队伍的战斗力、意志力、凝聚力,跟仁义没有关系。如果说关系,那一定是对自己仁义,将爱兵,兵爱将,这叫凝聚力。对敌人,讲仁义,等同于细作,细作就等于下作!”

    “打仗就是打仗,战争自有法则,不要往仁义道德上扯!这才叫扯蛋!”

    “很遗憾地告诉大家,战争,让仁义走开!如果真有仁义,那一定是胜利者的。如果黄帝失败了,那么蚩尤就是仁义之师,如果武王死掉了,那么桀纣就是仁义之师。”

    “我想提请大家注意:如果抱着这种心态去打仗,不认真研究战争自身的规律,不注重武器、战法、谋略等细微环节,顾着耍嘴皮子,结果就只能是纸上谈兵的赵括。”

    “郓王,你刚才说金国仁义之师?这话也说得出口?仁义?金人也配得上这两个如此高尚的字眼?”

    郓王赵楷为了贬辽国,竟如此舔金人,真让人恶心不已。

    等到靖康之变后,被金人掳到北方,再看看金人是不是仁义?

    “如果这次由郓王领兵出征,不敢说是第二个赵括,我敢说必定是大败而回。”

    宗舒倒不是故意不给赵楷留面子,而是历史上就是如此。

    历史上,宋人派出了二十万军队,由童贯为主帅,种师道、辛兴宗等为大将,正式出兵雄州,分成东西两路北伐。

    谁也没想到,貌似羸弱不堪的辽军竟然爆发出难以置信的战斗力,先是在白沟河打得种师道丢盔弃甲,随即又在范村重创辛兴宗。

    徽宗听到宗舒说军队必定要大败而回,不禁微微有气,宗舒你维护太子也就罢了,但为什么这么说赵楷?

    赵括是战死的,把赵楷比作赵括,宗舒这厮的嘴太毒了点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