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看道人拿出了煤油灯,李少言问道:“这,又是什么?” 曹宗申说道:“这是新式的灯。” 台上的道人又擦了一根火柴,点着了煤油灯的灯捻,又拿起了玻璃罩,罩住了火苗。 道人对着煤油又是用嘴吹,又是用扇子煽风,煤油灯的火苗根本不为所动。 这不就是“气死风”灯吗? 为了防止被风吹灭,都是用灯笼在外面罩着。 但毕竟是篾编的、纸糊的,还是有缝隙,时间一长就会跑风漏气。 “煤油灯”的罩子也是用透明的玻璃做成的,保证了其密封的效果。 这灯,得卖多少钱! 经济富裕的人家,用的都是青铜灯盏,这种灯造价贵,但是不省油。 条件稍差的人家,都用的是青瓷灯,造价低,但是很省油,也叫省油灯。 条件再差的,随便用一个大黑瓷碗,用的都是死动物油。 富一点的人家,会烧植物油,基次是桐油。 植物油产生的油烟较少。最差的是动物油脂,凝固点高,燃烧时光线昏暗,且容易冒黑烟。 甚至有一些黑心小作坊,专门做死人的生意,将尸骨熬炼,当灯油来卖。 “书灯勿用铜盏,惟瓷质最省油”。 陆游在一篇文章中曾说“蜀中有夹瓷盏,注水于盏唇窍中,可省油之一半。” 在宋代,燃油是每个家庭的一大支出。 一到夜里,条件稍差的,就根本不点灯,靠着天光做活,或者是早早歇息。 看这煤油灯里的油,装的都是满满的。 再看油质,也是清清亮亮的,一看就不是动物油脂,而是上好的植物油。 先不说“煤油灯”的玻璃了,就凭这满满的一瓶子油也值不少钱。 不管是油灯的材质、制作工艺,还是配的油料,都体现了良心。 正像台上的道人所讲,为了体现陛下的皇恩浩荡和太子殿下的爱民之心,为了庆祝宗舒与珠珠殿下结为夫妻。 道人给大家展示了火柴、蜡烛和煤油灯,马上就有人摊开了纸笔。 “各位请听清楚了,每人一包火柴、一捆蜡烛、一个煤油灯。在那边登记,拿过的人员从那边走,保持秩序不要乱。” 在大宋科学院学员的组织之下,人们开始排起队来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