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和童贯持同样心情的,是知枢密院事的蔡攸。 蔡攸曾和童贯、赵构一起去过大名府,但他没有到雄州城。 蔡攸没有见到雄州城下惨烈的战况,没有看到尸体堆积如山的骇人景象,但他听到过。 听亲历人员的描述,蔡攸自动脑补的场景,远比真实的战场来得恐怖。 所以,一提到战场,蔡攸的腿肚子就直打颤。 蔡攸作为枢密院事,去过大名府,算是参过战,陛下让他或童贯去北地领军,是完全可能的。 同来垂拱殿的时候,蔡攸的心情很是沉重,他感到,与金人闹掰是早晚的事。 那么,这一次,有可能派他去北地整军备战。 宣抚使的职位可大可小,权力可轻可重,让蔡攸来当,并不算降格使用。 正在忐忑呢,徽宗把宗舒给叫来了。 上一次在决定枢密院事人选的时候,宗舒坚决反对梁师成,出人意料地力挺他。 宗舒提出让李纲到北地整军,让蔡攸激动不已。 终于不用到前线了。 轻松下来的蔡攸,忽然想看看李纲听到消息时的表情。 李纲从来没有带过兵,整天就会瞎起哄,一定要联辽抗金。 这下子,终于让他实现了夙愿。 金人,是那么好抗的吗? 徽宗宣布李纲的职位之后,转向宗舒:“舍予,监军必须设置,太子可监国,不可监军。” 太子可监国? 听到这话,大家都愣了一会儿神。 徽宗是想逐步放手、放权了吗? 皇帝出巡或者是想休息,一般就会让太子独立处理政事,这就叫监国。 徽宗才四十多一点,没病没灾的,怎么会想起来让太子监国? 以前的徽宗哪怕是出去几天或者是以生病的理由不上朝,他也从没有让太子监国。 看来,徽宗对太子的印象逐渐好转起来了。 再看看殿中的人,都应该是徽宗比较看中的关键人物。 而在今天如此重要的小型场合里,没有郓王赵楷和康王赵构。 这一年来,太子赵桓并没有什么出彩之处。 但赵楷和赵构却是多次出丑。 两相比较之下,就衬出了赵桓的优秀来。 赵楷和赵构的出丑,几乎每次都与宗舒有关。 赵楷一次次因为“奇技淫巧”、百工等问题被宗舒驳得抬不起头来。 赵楷组织参加会试的举子们搞签名活动,凡是名次低于苏易的,今后不再参加会试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