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在与辽军协同配合、共抗金人的过程中,种师道其实已经消除了芥蒂。 辽、金对峙,比拼的是耐心。 一个月前,萧小小感到,形势并非她想象的那么乐观。 最主要的是两点:一是人。二是粮。 金人围困夹山,散落在各种的辽军溃兵想过来汇合也不可能。 几个月来,也只有五十多名契丹勇士突破金人营帐,绕过河套沙漠,才到达大青山,归入大部队。 尽管是一次次挫败了金人的进攻,但第一次血战都会损失不少契丹勇士和大宋自愿军。 金人损失人,可以从全国调集过来。 辽人的兵员损失,却无法补充。 尽管大青山也适合放牧,辽人也有的是马和羊,但毕竟没有其他粮食。 如果没有其他粮食,只吃肉,辽人的身体一定会生病。 过去,一到冬天,辽人就会到大宋边境去抢粮。 现在,辽人根本出不去,金人在外边虎视眈眈,一直盼着辽人出来。 其实,还有一个途径,那就是从西夏人手中得到粮食。 西夏人占领了一个好地方,那就是河套平原。 黄河之水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几字形的拐弯,常年的冲积使得这里土肥水美,最适合产粮。 萧小小派耶律不才出使西夏,请西夏对大辽进行粮食支援。 西夏很是干脆,干脆利落地拒绝了。 萧小小明白西夏人的心思,他们的策略就是远交近攻。 西夏人暗地里与金人也达成了协议,一旦把辽人灭掉,西夏人可以得到原来辽国的一片土地。 流落在外的族人补充不进来,粮食也运不进来。 萧小小和他的辽国,遇到了空前的危机。 而且,这几天,金人的增援源源不断,金人的营帐绵延开去,几乎看不到头。 正在发愁时,萧铜匆匆走过来说道:“陛下,金人要撤退!要不要追出去?” 萧小小这才发现,远处的金人开始收帐起营,一部分人向东疾驰而去。 “莫非是金人使诈?诱我追击?”萧小小问道。 “陛下,微臣以为,他们不是在使诈。离开的那部分金人,还没有参与攻击,就走了。” 萧铜的分析让萧小小心中一喜,难不成,金人的后方出现了情况? “陛下,宗少爷说过,他要去捅金人的屁股眼,”萧铜又观察了一下道:“一定是宗少爷,他把金人打疼了。”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