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现在,想进入大宋科学院学习,得经过考核。 想当教习和研究员,更得经过好几关筛选。 越来越多的各行各业的人都从各地蜂拥而至,在大宋科学院外等待考核。 有的考核没有通过暂时不甘心,学院也会将他们介绍到宗氏集团或安排到大宋科学院所属公司。 只要是有一门技术,都能找到相应的岗位,最差的也在密县基地找到了活计。 再不济的,也能到密县石炭去凭力气挣钱。 所有人的员都因宗舒而受益。 有不少落第的举子也应聘到了大宋科学院,当国学教习。 但国学教习所拿薪俸远不如其他教习和研究员,这些举子就经常参与其他实验项目,听苏易和其他教员的课程。 有的甚至啃起了《电学基础》、《数学基础》、《物理基础》。 几名过去摇头晃脑背诵四书五经的书生,终于放下了架子,与百工打成了一片。 几个国学教习成功地实现了转岗,拿到了几倍于过去的薪水。 这个曾让国子监的一些官员很是气愤,认为这几个人是有辱斯文,大宋科学院这是诱导举子误入岐途。 特别是金人传出“宗舒已死”的消息之后,对大宋科学院不利的说法甚嚣尘上。 如果不是陛下题写的校名在,恐怕有激进的官员和士子把大门都敢拆了。 宗舒在汴梁一现身,再也没有任何人敢提起此事。 特别是苏易作为宗舒的学生,高中状元之后,也不当官,仍然在这里当教习。 拜宗舒为师,苏易高中状元,有了至高无上的荣誉,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,得到了其他官员艳羡不已的超高待遇。 苏孟复虽感到有些遗憾,但看到童贯被处死了,就感到苏易的选择是正确的。 苏易不当官,但拿到的薪水很高,都是凭自己的本事拿到的,可以摆到桌面上来,根本没有被抓的风险。 人活一辈子图什么?不就是图个平安吗? 而且,苏易所过的生活,正是是他想要的。 这种平安不是建立在清贫之上的平安,而是建立在殷实家境上的平安。 得知宗舒要到大宋科学院,苏孟复也早早地等在这里。 与宗舒一起来的,居然有太子! 第(2/3)页